作者:赖区平
刊物:《哲学研究》2019年11期
摘要:关于《中庸》中的戒、惧、慎独,郑康成、朱子、王阳明三人的解释互有关联而又各有侧重。基于此三人的解释,以事(身)、意念、心(本体)为线索,可概括出儒家修身工夫的三种进路,它们亦可视为儒家修身学的三个演变阶段:其一,以事(身)为焦点而统摄意念、心来做修身工夫,此为经学进路;其二,以意念为焦...
时间:2019-11-01
作者:吴蕊寒
刊物:《政治思想史》2019年03期
摘要:民族主义主张几乎贯穿了章太炎生命的始终,排满革命、光复旧物和保存国故同为其具体展开。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,与他对西方现代性的了解、接受、反思和超越息息相关。首先,反满主张的产生,并非单纯出于传统的华夷之辨;其次,彻底的反满立场的确立,在哲学和政治层面,都体现出了章...
时间:2019-09-01
作者:吴蕊寒
刊物:《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第21卷第4期
摘要:章太炎对主体的有无和真妄问题的反思,经历了从“我所”到“我”、从“分别我执”到“俱生我执”、再从“幻我”到“真我”的复杂转变,他的最终回应不是“自依”而是“依他”。尝试借助名篇《齐物论释》中的两对意向“地籁”与“天籁”、“冢宰”与“真君”解析这一过程。章太炎不是简单地以“依自不依他”建立起人的道...
时间:2019-07-01
作者:王建宝
刊物:《船山学刊》2019年01期
摘要:行公益是孟子的题中应有之义,其哲学基础是基于人的恻隐之心,其伦理基础是儒家的差等之爱和报本之教,其实施对象是基于义和道的甄选,其实施方法是立足于推恩者自身,由内到外,先急后缓,其实施的态度是平等之爱而不是施舍,同时,受恩者的积极参与显得尤为重要。在儒家,行公益只是权法,儒...
时间:2019-01-01
作者:白宗让、杜维明
刊物:《中国文化研究》2018年秋之卷
摘要:“天人合一”已经成为了华夏文明的标签,但其内涵却言人人殊。儒家哲学是天道与人道的会通,“圣人”是“天人合德”的典范。孟子称孔子为“圣之时者”,是赞美孔子体现了儒家至德“中庸”之“时中”。“圣”即“通”,“时中”必然基于“主体—本体”之自通。儒家的“天道”表现为“天时”,“人道”之心性本体也具有内...
时间:2018-09-01
作者:邱楚媛
刊物:《光明日报》2018年11版
摘要: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主办的首届“精神人文主义”工作坊日前在北京召开。数十位学者齐聚一堂,围绕“精神人文主义”论域的定位与解读、“精神”的深层意涵与开展等论题进行了深入探讨。
时间:2018-06-02
作者:刘高升
刊物:《人民论坛》2018年06期
摘要:儒家"仁"的思想传统和内涵诠释体现出仁能、仁德和仁理三个主要维度。"仁"的这三个维度与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文明所倡导的"爱国敬业、遵纪守法、艰苦奋斗、创新发展、专注品质、追求卓越、履行责任、敢于担当、服务社会"的要求和合双融、理事互补。"仁"的思想诠释与商业儒学的实践为当代企业家铺就...
时间:2018-06-01
作者:白宗让
刊物:《江汉学术》2018年06期
摘要:"慎独"是心性儒学最核心的观念,在儒家经典中多次出现。历来对"慎独"的阐释有逐渐深入的趋势,最终达到了"独体"。"独体"不是封闭的,而是灵明的、动态的、开放的,本身就预设了"万物一体"的可能性。"独体"之"内化于心"与"外化于民""外化于物"是"万物一体"的基础。"慎独"既有神秘的维度,亦是理...
时间:2018-06-01
作者:白宗让
刊物:《西安交通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2018年05期
摘要:"体知"由杜维明先生于1985年提出。原始儒学的"体知"特质体现于艺术、情感及内外兼修的修身方式,这一视角可以同情地进入原始儒学鲜活的生命世界。"体"的优越性表现在三方面:感知本体、变化气质、易简之道,这一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当代儒学研究之中。各大文明传统都具有"体知"的维度。"体知"...
时间:2018-05-01
作者:王凯歌
刊物:《湖北民族学院学报》2018年5月
摘要:韦伯与齐美尔对现代性问题的诊断都从传统宗教信仰的危机着手,然而两者采取了不同的逻辑进路与方法。韦伯以解释社会学"理想类型"的方法阐明危机的原因在于"理性化"与"祛魅",即工具理性的膨胀与价值理性的衰落。齐美尔站在生命哲学的立场,以形式社会学的方法表明危机的根源是生命之流...
时间:2018-05-01
作者:白宗让
刊物:《绍兴文理学院学报》(人文社会科学)2018年04期
摘要:儒学注重修身与实践的特性决定了其本体就是主体,而不是抽象的实体,这也是儒学的特色。原始儒学、宋明儒学、当代新儒家都延续了这一"为己之学"的核心生命。当前儒学研究领域的本体哲学理论主要有"作用心""情本体""仁本体""感通本体""精神人文主义"等几种,各家的理论立足点与内涵都不同。...
时间:2018-04-01
作者:白宗让
刊物:《吕梁学院学报》2018年03期
摘要: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成果丰富。近代以来,中国在科技方面的落后主要是社会政治的原因,而不是学术思维层面的原因。儒学影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面貌,形成了独特的科技理念。伴随着新科学时代的来临,儒学"身心合一"的主体思维、"万物一体"的联系思维、"诗乐风化"的艺术思维可以为未来的生命科学、...
时间:2018-03-01
作者:邰谧侠
刊物:《中国哲学史》2018年02期
摘要:《老子》是当今除《圣经》外外译最多的典籍,但迄今为止,学界没有人具体描述和分析它在全球的译介情况。丁巍先生曾经主持完成过这方面的项目《老子书录》,但其研究结果《老子典籍考》并未出版,另一方面,在此期间及其后十几年,《老子》译本还在不断增加。因此,笔者收集了自己所知道的全球所有《老...
时间:2018-02-01
作者:朱天助
刊物:《文献》2018年02期
摘要:通过辑录清儒辑补《郑志》六种,详录清儒批注内容,梳理各辑本传抄先后及其源流,可以发现,清儒辑佚《郑志》互相传录,故各辑本互为依傍。梳理辑本源流,也略见清初辑佚的经过。
时间:2018-02-01
作者:白宗让
刊物:《武术研究》2018年01期
摘要:儒学是内外兼修、文武并重的学说,儒家自古就有尚武精神。"国术"在民国年间受到重视,当时著名武术家孙禄堂先生在"拳与道合"的基础上整合了三大内家拳种。"国术"的目标是强国强种,造福人类。孙禄堂先生用儒家的"中和"作为国术的指导思想,是武术理论方面的原创性贡献。他的武学著作进一步糅...
时间:2018-01-01
Copyright@2014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京ICP备案1253235 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五号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4号楼 技术支持:iW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