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学术研究
首页 > 学术研究 > 研究成果 > 出版物
气与志:明代“儒贾”意向的兴起-以徽商为中心的考察

明旭 著


二十世纪九十年代,“儒商”成为了中国大陆的一个社会热词,屡现于报刊杂志及口耳相传中。迄今为止,“儒商”已发展成一个显著的公共论域,甚至逐渐催生出一些独特的文化现象。通过史海沟沉与意义开发,学术界做出了不少研究成果,但是对于“儒商”话语的溯源工作仍然不够。学术界普遍将“儒商”追溯到明代的“儒贾“,并将其视为当时科学与人口压力下读书人“弃儒就贾“,现象的产物,或者认为由于传统儒者的社会地位提高,商人不得不向他们的价值观靠拢,而出现所谓的“贾而好儒“现象。这种宏大叙事主要受激于韦伯关于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“的论述,又受到余英时先生”士商合流”以及“儒家思想的世俗化转向“理论构想的影响。人们对明代”儒商“的形成,大都停留在商人尤其是徽商的“弃儒就贾”,以及“贾而好儒”的社会风气的转变上面。这类解释忽视了面临科举压力之下,不断增长的人口与科考之名额之间的矛盾并非在明代嘉靖,万历年间才突然出现,“弃儒就贾”,“贾而好儒”的潮流下就一定会有儒商话语的出现。“儒贾”话语的出现,虽然跟社会大环境当然密不可分,但也不能忽视具体创作者的志向与背景的影响。“儒商”与“儒贾”成词首先作为一个历史的语言事件,其附着的意义随后在社会扩散时自我实现,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动员力量,概念徽州等地区的社会风气。

Copyright@2014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    京ICP备案1253235    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五号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苑4号楼    技术支持:iWing